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垃圾分类实施多年部分地区垃圾收集却依然混乱,垃圾分类为何实施难?

  近日,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在本市不少地方,已经实施了垃圾分类。这本是一件好事,市民也有这方面的愿望。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公共场合、路边、社区虽然安装了分类垃圾箱,但缺少对垃圾分类的有效监管,部分市民也对垃圾分类观念淡漠,导致部分地区垃圾收集呈现出混乱状态。

  本市实施垃圾分类已经多年,目前现状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11月13日中午1点,记者来到惠灵顿海上花苑社区,无论是环境还是物业水平,这个社区在红桥区都名列前茅。小区的甬道上,有很多红色分类垃圾桶,桶上分别清晰地印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的字样。记者看到,桶内的垃圾没有任何分类,两个桶中都散乱地扔有各种生活垃圾。这时,一名保洁人员拉着一个带轱辘的蓝色垃圾箱来此收桶里的垃圾。他在回收过程中并没有对两个桶里的垃圾分类,而是混在一起装进蓝色垃圾箱收走了。

收垃圾的箱子多是混装垃圾

  记者在南开区的宜君西里社区、西青区的假日风景社区内,也都看到了类似情况。

  社区内的情况如此,那路边、公共场合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11月13日下午2点左右,记者在河西区吴家窑大街上,看到路两侧大约每隔100多米就设有一个并排相连的垃圾箱,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记者一路观察,几乎所有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均未被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垃圾箱中随处可见果皮、花草树枝、落叶等不可回收垃圾,而“其他垃圾”箱中也扔有不少废旧报纸、一次性餐具和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这样一来,“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垃圾箱,就失去了分类的功能。随后,记者又在围堤道、大沽南路、解放南路、黑牛城道等道路上,也发现存在着相似的状况。

社区内垃圾桶

  11月13日下午2点45分,记者来到繁华的滨江道、和平路金街,沿路看到,路中间一共设有近50个墨绿色的分类垃圾箱。在1个小时的时间内,记者看见不少逛街的人随手将小吃包装、饮料杯、烟头等扔进垃圾箱中,也不分什么可回收、不可回收。而收垃圾的工人在收垃圾时,大多是将垃圾箱门打开,然后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个箱的垃圾,倒入一辆专门收运垃圾的电瓶车中收走。

路边公共垃圾桶没有分类

  垃圾分类,在本市已经实施多年,分类垃圾箱几乎随处可见,但为什么实施的效果不理想呢? 

  11月13日下午3点40分,记者来到和平区哈密道固体废弃物回收站。对于垃圾分类的问题,和平区环卫管理垃圾运输一队张副队长直言不讳:“我们分不了。不从扔垃圾的源头分,你叫我们怎么分?”他介绍,滨江道、和平路金街以及周边一些社区的垃圾是他们负责收集的,每天要处理大约40吨左右。他们站里只有7个人,让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太不现实。他说,想分类的话,得把垃圾都铺开,然后进行分拣分类。他们这个回收站才多大,别说每天40吨了,这里1吨垃圾都铺不开。就是铺开了,环境卫生又是个问题,味道难闻不说,蚊蝇虫鼠就都给招来了,周围老百姓能愿意吗?

回收站内进行垃圾分类很困难

  在负责清运南开区宜君西里社区垃圾的芥园道垃圾转运站,赵站长也持有与张副队长同样的观点。他说:“如果非要我们进行垃圾分类,那就得增派人手,否则实现起来很困难。”随后,记者来到西青区假日风景社区采访,一位正领着孩子外出的女士对记者说,以前,她在小区里也一直坚持将垃圾分类投放,还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但后来发现身边好多人都是随手乱扔垃圾,加之收垃圾的人也是将垃圾混在一起收走,她也就不再分类投放了。

  11月14日上午10点,记者联系了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桂菊,她说,分类垃圾至少包括“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但现在很多垃圾分类箱设置不符合标准。

  11月14日晚上8点,记者联系到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邵超峰,谈到现今的垃圾分类难问题,他分析有主要几个原因:一是居民们虽然有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但如果身边有人不这么做,加之无人监管,各种垃圾从源头上被混为一体;二是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必然增加成本,如果垃圾从收集到中转再到最终处理不能探索出有效路径,那么分类回收也不到位;三是现有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有限,比如餐厨垃圾量非常大,但是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规模还相对较小,无法实现分类后的规模化处理,这都是今后要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写明:全国46个城市将于2020年底前,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其中就包括天津。

  清运垃圾的主管部门是市市容园林委。记者走访了市市容园林委,该委废弃物管理处介绍,目前,组织起草的《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草案)已进入报审阶段。对于如何破解垃圾分类源头难题以及清运过程中是否能增加垃圾分类等细节问题,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邵超峰认为,对垃圾分类要多进行宣传,进一步培养市民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同时相关部门要启动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各类垃圾量进行量化分析,并增加相应的处理能力。比如“双11”后出现的大量包装垃圾,就要做好相对应的处理。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马文超博士向记者坦言:“垃圾分类只靠市民自觉还不行,没有监督机制也执行不好。在这方面,日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为推行垃圾分类,政府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还设置了专门的监督志愿者,每天去社区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督促。同时,日本也对各类垃圾采取了分时段收集的方式,强化了对不同垃圾的分类,这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马文超博士说:“我们现在垃圾分类存在的难题,主要是民众的环保意识还未完全唤醒,同时垃圾收集和垃圾清运的时候也要更科学,不能再让一个垃圾车运走全部垃圾。最好和设置的分类垃圾箱一样,多设置几类相对应的运输箱,减少收运不对应的情况。而对于一些危险垃圾,不要设计成一般的垃圾箱,要设计得更人性化,比如一个危险类垃圾箱内,要有可放过期药品或旧电池类的垃圾盒,还要有可放水银剂或废旧灯管的垃圾盒,从回收源头做得更好更科学。”

  问津编辑 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