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垃圾包围土城市 垃圾桶变“垃圾围城”为“资源围城”

小区门口垃圾桶旁臭气熏天、家里垃圾没及时清理招来蚊虫、城市被垃圾山包围……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场景都不陌生。目前,我国2/3的城市都遭遇了“垃圾围城”,每个人都深受环境污染的危害。我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大力推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处理,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必由之路。

人们一方面大量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另一方面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长此以往,环境和资源压力逐渐加大,每一位居民的生活环境都会因此受影响。数据显示,垃圾约90%进了填埋场,一年需要500亩土地。用填埋方式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300元。我国的“垃圾分类”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大部分地区都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却多数流于形式。

那么,生活垃圾到底该如何分类?记者采访了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志愿者林莜竹,一步一步教您做垃圾分类。

准备四种颜色的垃圾袋。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所占比重较大,主要指剩饭菜、果皮、菜叶等;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化妆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上述以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回收的废弃物。将不同类垃圾装入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中,方便家庭成员和小区清洁人员识别。厨余垃圾袋必须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禁止使用含氯材料,从源头控制二恶英的产生。

准备至少两只垃圾桶。根据《垃圾分类桶(袋)颜色及技术规范》,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主要有两种:绿色垃圾桶,专门装厨余垃圾,这类垃圾在家庭生活垃圾中占比最大,最容易污染其他垃圾,所以一定要单独分装;灰色垃圾桶装其他垃圾。

垃圾桶要摆放在适当的位置。垃圾桶要保证密封性,不要用有网眼的竹篓或纸箱,防止垃圾漏撒。厨余垃圾桶放在厨房里,要选择密封性好、不透水和油的不锈钢、塑料等材质;其他垃圾桶可放在卫生间,要用有盖子的,可选带脚踏板开启功能的,防止进水;可回收垃圾桶可放在书房、阳台等处,选容量较大的,不必每天清理;有害垃圾桶要选择耐腐蚀、密封好的,放在儿童、宠物不易接触的地方。

垃圾桶内一定要套垃圾袋。注意垃圾桶内有无凸起,防止刮破垃圾袋。套入垃圾桶时,要排走袋子和桶之间的空气,尽量让垃圾袋贴合桶壁,防止倒入垃圾时,突然挤出垃圾桶里的空气,造成遗撒。

在垃圾桶外标注标志。为方便家庭成员按标准分类投放垃圾,可以在厨余垃圾桶外贴上菜帮菜叶、剩菜剩饭、瓜果皮核、废弃食物等小图标;其他垃圾桶上贴食品袋、保鲜膜、废弃纸巾、瓶罐等图标,或者用文字注明该垃圾桶的用途,避免混淆。

对厨余垃圾进行简单处理。厨余垃圾易腐败变质,最好利用厨房水盆里的筛网,将水分和油分沥干后,再将其投入袋中。另外,还有几点事项要注意:食品袋、餐盒、保鲜膜、纸巾、瓶罐、大棒骨、坚果壳、果核等不属于厨余垃圾,应放置在其他垃圾桶内,鸡骨、鱼骨等则是厨余垃圾。

用过的垃圾袋要注意分类。当厨余垃圾袋内装了2/3以上的垃圾时,即须扎紧袋口,拿出屋子,将垃圾倒入厨余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夏天炎热,厨余垃圾最好每天清理,防止散发异味。

对玻璃、热水瓶、牙签等垃圾要小心,不要划破垃圾袋。用旧报纸把破碎的物品包好,装在垃圾袋内,再用签字笔或字条醒目注明内有利器,防止伤害清洁人员。有害垃圾要尽快投到小区相应桶内,减少在家存放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用过的餐巾纸

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富”,据美国环境专家内贝尔研究的结果,九成的生活垃圾都是可以回收的。照这个比例算下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1.5亿吨左右,这该有多大的价值可挖掘啊。可这些理论上的美好,现实中并不那么好看,隔阂之一在于“标准”的混乱,各个城市的分类标准各不相同,大相径庭,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种“标准”上的各树一帜,让垃圾分类阻碍重重。

我曾去过很多城市,街道上的垃圾桶倒是随处可见,但不同的城市,甚至相同城市的不同区域,垃圾桶的分类也会不同。它们有的是分为两类: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也有的是三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当然还有分四类的。这些还不算要命,就说这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在颜色上的标识也是五花八门。

标准和标识的作用在于,能引导咱老百姓做好垃圾分类,可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下,要做好这事情难度实在太大。你在上海培养出了良好的分类习惯,出差到广州发现行不通了;你习惯了两类的分类模式,面对三类的垃圾桶,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扔才好。垃圾分类本身就是个复杂活儿,废纸、玻璃、塑料到底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能弄明白都不容易,这要是在垃圾桶的标准上一混乱,更会让人闹不明白。

垃圾分类投放除了居民有全面的分类知识,完善而细致的回收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要高效地实现垃圾分类回收,首先得有统一的回收标准,以及统一的分类标识、图案、文字、颜色等信息,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做好了,其他配套的工作才能进行。否则,居民即使有做好垃圾分类的动机,却没有实现它的条件,垃圾分类的结果只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垃圾围城”要变为“资源围城”不应只是理论上的臆想,只有完善了垃圾分类的回收标准,让垃圾分类简单明了起来,才能实现居民将垃圾主动分类投放,提高社会垃圾分类回收的整体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说法才不会落空。